打扫干净门庭 款款迎贵客
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2018-03-10
2018年山西旅游安全工作实施意见出台
随着旅游进入大众化时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人们增长见识、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但旅游安全也面临新的挑战。为此,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于近日印发了《2018年全省旅游安全工作实施意见》
强化旅游安全领导和监管责任
该意见要求,在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和推进全域旅游建设过程中,要将旅游安全纳入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中,抓好旅游公共安全的落实工作。同时要进一步落实旅游安全监管责任,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和各处室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责任,把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内容之中,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检查两次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进一步深化旅游企业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度,明确挂牌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监管责任、检查方法、内容和频次,切实做到责任明确、措施有力、监管到位。
旅行社要对其设立的分公司和营业网点等分支机构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承担安全生产责任,督促其分支机构严格执行旅游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其分支机构应自觉接受所在地旅游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管。
在全省旅行社推行《旅行社安全规范》行业标准创建工作,在全省5A级旅游景区试行《山西省景区安全评估导则》地方标准,鼓励景区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力争2020年底前全省所有A级景区全部通过安全评估。
据了解,省旅发委将建立旅游安全专家库,抽调专家参与旅游安全督导检查,指导旅游企业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二是要加强重点时段的安全监管,开展假日旅游安全专项检查,针对两个长假(春节、国庆)、五个小长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两会”、暑期、汛期和“5.19”(中国旅游日)、“9.27”(世界旅游日)等重点时段游客集中、事故易发多发的特点,集中开展旅游安全大检查工作,全面排查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假日期间旅游安全。
常态开展旅游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将不定期开展旅行社租车专项整治行动,配合交通运输、公安交管和安监等部门,规范旅行社租用车辆行为,特别是加强对旅行社租用15座以下旅游客运车辆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租用旅游车辆的行为,以有效预防和遏制涉旅交通事故。开展A级旅游景区容量控制专项检查,推进A级景区核定并严格执行最大承载量,重点检查景区人员密集场所游客分流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等。采取明察暗访、鼓励群众举报等多种形式,开展旅游行业“打非治违”和“反三违”专项行动,全面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和严肃查处各类非法经营、违规经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严格执行旅游安全“黑名单”制度,对非法经营的企业,一律依法打击取缔,对存在重大隐患经整改仍不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予以关闭。
进一步加强与公安、交通、安监、质监、食药、体育、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旅游安全信息互通、联席会议和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在日常监管检查中,发现不属于旅游部门职责范围的安全问题,要及时书面通知并移交相关部门查处。切实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加大对旅游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大力提升旅游安全监管效能。
对于旅游管理行政执法,意见强调,要进一步规范旅游安全执法检查工作,要求必须配备使用执法记录仪和执法终端,必须编制现场检查方案,必须制作现场检查记录,必须依法下达行政执法文书,执法结果必须向社会公开。坚持“谁检查、谁执法、谁复查”,做到执法闭合、过程留痕、责任可溯。同时要建立问题整改清单、挂牌督办清单、追责问责清单和联合惩戒清单。对每次督查巡查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要确保整改到位。对重大隐患问题,要落实领导干部挂牌督办。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重大隐患不整改、监管部门不作为、不履职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对存在安全生产失信行为的企业和相关责任人,要实施联合惩戒。
建立旅游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快构建旅游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或购买服务等方式,研究制定旅游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标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指导旅游企业全面排查各个经营环节和场所的安全风险。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并按照红、橙、黄、蓝四个等级(重大、较大、一般、较低)确定风险等级,绘制安全风险、重大事故隐患分布四色图,同时要建立管控责任和措施清单,将每个风险点按照风险等级,落实到具体业务部门、岗位,进行分级管理,并建立风险公示栏和告知卡,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鉴于旅游活动的异地性、群体性、消费性等特点,旅游行程中常常面临许多自然或人为原因造成的突发安全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时局动乱、交通事故、高风险娱乐项目等。该意见要求各旅行社、A级景区、星级饭店要在营业场所摆放旅游安全宣传资料。旅行社要通过团队行前说明会、导游领队带团途中宣传讲解等形式,让游客熟知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提升广大游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并要求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根据可能对旅游安全造成威胁危害因素,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体系。及时转发上级旅游部门发布的旅游安全风险提示,加强与当地公安、交通、卫生、食药、气象、国土、水利等部门的联系,及时发布涉及道路交通、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特种设备、疫病疫情、公共突发事件、景区最大承载量、游客流量控制、涉恐涉暴等方面的预警信息。督促指导旅游企业接到预警信息后,迅速采取防范措施,做好游客的安全保障和应急疏散工作,确保旅游活动安全。
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涉旅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不断完善涉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有关部门、机构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加强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据统计,2017年共有182名中国公民因各类旅游活动安全事故意外身亡,旅游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旅游安全保障网的建构,涉及事前预防、事中应急和事后救助各个环节,既需要旅游安全管理机制的完善,还需要旅游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切实履行及旅游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旅游安全既是旅游者旅行体验的保证,也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无论是旅游经营者还是普通旅游者,都应当警钟长鸣。